乡村生活发生器 ——惠营房村村民活动中心设计
一、主题背景
中国乡村是承载中华民族遗传基因的土地,乡村的公共空间更是基因最丰富、传播最迅速的地方。传统的农村,每一个村子都有一个公共空间,它也许在村头的大树下,也许在祠堂的屋檐下、或者在碾盘旁、井台沿。在这里,记载着村子的历史和乡亲们的欢乐与哀愁,它就是古老乡村生活的发生器。
跟随着时代的脚步,乡村社会的生活方式也在演变,乡村从封闭的内部社会逐渐向城乡共融的开放性社会转变。新时代的乡村,有传统的原住民,还有城里来的新住民,更有来来往往的游客,他们又需要怎样的公共空间作为乡村生活的发生器,来产生和记忆他们温馨又充满乐趣的乡村生活呢?
让沉寂的乡村生活重新活跃起来,让乡村重新成为关爱老人、涵养妇女、滋润儿童成长的美丽家园!设计师们需要从乡亲们的记忆深处,从埋没在草丛中、角落里的老物件中,从你来我往的现代社交工具中,挖掘那几乎被岁月侵蚀掉的乡村文化精神,结合新生活的需求,塑造新时代的乡村公共空间,满足新老住民对乡村生活的创造和憧憬。
第九届中国梦·农文旅创意设计北区大赛,决定以河北省遵化市马兰峪镇惠营房村为模板,设计一个行政村级的社区活动中心,配套正在蓬勃兴起的文化兴村,满足幸福乡村发展的需要。
创作这个作品的主旨是:
让乐趣回归乡村,让邻里回归和谐,让社区中心成为“乡村新生活的发生器”!
二、惠营房村介绍
惠营房村位于遵化市西25公里长城脚下的马兰峪镇,是清东陵景区内的一个满族小山村。村建成区面积114亩,共有138户,569口人。耕地694亩,果园165亩,山场345亩,村民收入以板栗、核桃种植为主。
惠营房村原为守护双山峪同治皇帝惠陵的八旗官兵和礼部的营房所在地,始建于光绪元年八月,后繁衍成村,故取名为惠陵营房村,后简称惠营房村。新太营房原为守护孝钦显皇后(慈禧皇太后)的普陀峪定东陵(慈禧陵)八旗官兵和礼部的营房,始建于清代同治十二年,后繁衍成村,故取名为新太后陵营房,后俗称新太营房,新太营房和惠营房两个自然村,现今合并为惠营房行政村。
惠营房村的西半部原为兵部营房,东半部为礼部营房。营房内的街道纵横有序,形似棋盘,横向是数条小巷,纵向一条主街贯穿当中,形成的街巷似蜈蚣形状,被人们称之为“蜈蚣街”,每条主街有水井两眼。营房外围大墙用豆渣石的阶条石和旧城砖砌成,高一丈五尺,厚二尺八寸,八字形砖砌堆顶。
1911年清朝垮台后,各营房建筑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特别是1942年以后,部分营房围墙被日本侵略者拆掉去修筑炮楼。解放后,随着农村新房建设,原营房建筑已寥寥无几。所幸村中街巷基本还保留棋盘式布局,规划整齐,街道新铺设了4-6米宽的水泥路,宽阔整洁;路旁种植树木、花卉;路旁规划有带盖板的排水渠。依托原有的12口古井、石碾盘等淸军民活动聚集地,形成景观节点,在入村主要道路旁还有村民自主设计的饶有特色的满族文化景观墙。
惠营房村悠久的守陵文化,独特的民族风俗和丰富的人文历史,目前基本仅存在于老一辈人的记忆和诉说中,文化抢救时不我待!
独特的历史沿革形成惠营房村中民居都是院落式布局,正房坐北朝南,大多数房屋设有厢房和倒座,正房位于宅基地北侧,前后院,前门后户,每户宅基地200平方米左右。
早期,建筑均为灰砖、小青瓦屋面的坡顶民居。正房多为三开间或五开间,中间为堂屋,两侧为居室。堂屋后设有灶间,灶台烟道直通居室的火炕。院落中种植有柿树、枣树等果木树。
70年代后的民居多为红砖、红色水泥机平瓦屋面的坡顶民居。正房内家具陈设完备,堂屋作为会客空间使用,干净整洁;农具整齐的收纳在厢房之中,卫生间设在室内,内部装修与楼房无异。大部分采用烧煤(兰炭)的土暖气,也有用地暖或空气能采暖。院落空间大多经过精心布局,树木、花草、小品一应俱全,足见村民较高的审美需求和精神需求。
【>>>点击下载任务书及附件】
三、拟建基地环境
基地位于惠营房村西南偏西位置(详见卫星图),四面临路,南边为惠营房村由南进村的必由之路。
基地南侧有两排民房,民房以南为本村村民的耕地;基地东侧为住宅集中区,西侧道路、北侧道路为进村主要道路。其中西侧道路以西为村民自主规划设计的文化墙,绘制有多幅宣传村庄历史文化的壁画,北侧道路以北地段低于主要道路标高1500mm左右,设有600mm高左右栏板进行拦挡,栏板形式为村民自主设计,栏板与围墙构成村内主景观,该区域的景观设计被村民高度认可。
用地内西侧为清朝时期清东陵惠陵营房的护城河流经之地,城墙被拆弃后,护城河也被填埋,但位置还在,目前为闲置空地,村民们议论希望设计为荷花池。该荷花池不承担污水净化作用,只作为雨水蓄积作用。基地内已经进行场地平整,地面上无其他设施及树木。
四、村民活动中心设计要求
活动中心的基本要求是:
让乐趣回归乡村,让邻里回归和谐,让社区中心成为“美好生活的发生器”。
● 村民活动中心的总建筑面积控制在800~1000㎡,对于建筑内部的具体功能以及面积指标、楼层等均不做硬性规定,由设 计者按照设计意向自由设定合理分配。
● 活动中心的室内外空间布局和流线应顺畅自然,做到不同功能空间能灵活变化,多功能多用途使用;
设计内容
惠营房村的村民活动中心需要容纳以下基本功能:
4.1 建筑基本功能:
(1)政务功能:
● 党员活动室,兼顾小型会议室
● 村级办公用房:书记室、会计室等
● 多功能厅,可采用“自由空间”的形态,自由变换空间大小。主要用做培训、会议、表演、群众娱乐、红白喜事等聚会场所。
(2)村民文化生活功能:
● 乡村书院/农家书屋/老人协会/儿童活动等
● 日常文娱体育活动室,可进行乒乓球、棋牌等健身活动
● 其他文化、休闲、小生产、电商投递、金融、销售等各类功能和生活体验空间;
(3)对外接待:
未来惠营房村将会以农文旅为中心全面发展,应考虑具有游客接待服务中心功能。
4.2 村民活动广场基本功能
村民活动广场是村民活动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冀东平原,春夏秋以及冬天晴朗天气的上午10时-午后3时都是最佳户外活动时间,旨在为村民提供一个既能休闲放松又能感受当地文化的活动场所。
(1)设计原则:
1)是集中反映惠营房村悠久历史、独特文化的空间
2)是村民日常集体活动、互动交流、放松身心,休闲逸致的空间
3)是惠营房村人最引以自豪、适应本村人文习俗活动特色的空间
4)适合冀东平原的气候特征,室内外环境空间自然流畅、融会贯通。
(2)设计内容:
1)遵从现状
目前场地内荷花池部分已经进行场地平整,后期场地设计中结合荷花池位置进行环境整体提升,可结合惠营房村历史传说,打造“曲水流觞”之境,也可打造“荷塘月色”之景。
2)提升设计
● 场地出入口:
场地拟留出3个方向的出入口,分别是北、南、东侧,其中北侧为主要出入口,南侧、西侧为疏散出入口。
● 停车场:
停车场可与篮球场、农产品晾晒场等结合布置,实现多种功能综合使用。
● 广场活动空间设计:
需要考虑乡村的公共空间在一年四季、气候变化时都能停留住人,节庆日、唱大戏、开大会、红白事等人群集聚较多情况下也能扩展使用的特征,活动中心需要重视室内外过渡空间的塑造。
场地环境设计的内容,除硬性规定的功能外,设计者可根据本项目主题的内涵,自主设计。
总之, 文化活动广场的设计应力争做到“用好一块地,激活一个村”。
4.3 场地使用与建造成本考虑:
(1)用地需要考虑和既有道路系统的对应连接关系,提供从北、东、南三个方面进入场所的出入口。
(2)材料和工艺的选择、植物种植等,应结合本地特色,尽量就地取材,体现地域特色并考虑方案的可实施性和日常维护管理的便利性。
(3)尽可能节省投资和造价。
五、成果表达
5.1 图纸深度要求:
方案设计A3彩色文本一套(电子版):包括鸟瞰图、透视效果图、总平面图、建筑单体图纸、相关分析图、局部意向图等。
文本内容具体如下:
(1)方案设计简要说明(包含设计理念)。
(2)相关效果表现图若干,包括但不限于:鸟瞰图一张、透视图一张,室内/外效果图一张。
(3)总平面图、建筑单体平面图(包含家具布置的室内布置图)、立面图和剖面图。
(4)功能、流线、景观等其他能说明设计构思的相关分析图
(5)主要材料效果参考图片。
5.2 图纸表达形式
图纸要求:
(1)规格:每张电子图请以A3(420mm*297mm)图纸横向排版,电子版分辨率不小于300dpi,不符合图纸要求的作品作废。
(2)设计成果表达方式不限,文字表达为简体中文。
(3)电子图纸中不得出现任何有关作者姓名、指导老师和所在院校的文字或者图案,不符合规定者将被取消参赛资格。
(4)文件容量:每张图大小不超过2M。
(5)文件格式:jpg文件
(6)注意事项:
1)作品应编制页码,避免上传文件次序混乱。
2)图幅内作品排布格式尽量简洁、形式不宜过于复杂
3)为了方便评审,图幅内作品排布不宜过小,作品的主要内容尽可能的放大接近内边框线,但不宜超过图面的内边框控制线,图面内边框控制线如下图所示。(注:图面内边框控制线在图面表达中可画可不画,其目的主要起到控制作用。)
六、评审标准
6.1 前期调研及基地背景分析的合理性
对前期分析结果需要有应答;
6.2 设计理念是否符合项目定位?
设计理念既要体现所在地民族文化、地域文化,又要有一定的创新,一定要根植于当地,不能凭空想象地创新。
6.3 设计的落地性和造价是否可行?
设计的落地性是实现创意的必然途径,需要在尊重本地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可以落地实施的设计;一定要考虑造价,充分利用本土材料和工匠做法,不得设计施工难度大,不经济的设计。
6.4 设计深度及成果表达达标
设计是否满足基本功能的需求,并同时考虑了建筑使用周期内的可持续可循环特色;设计成果深度达到相关要求并进行了最优化表达;
根据中国梦竞赛的初衷,作品表现需兼顾专业评审和大众评审的客观需求。